1.外墻保溫板某一面因包裝、運輸等原因造成微小的缺陷時(shí),則應將這一面作為抹膠面。
2.將涂抹好膠粘劑的保溫板緊密地粘貼在墻面上(或插入托架),在粘貼下一塊保溫板時(shí),應將這塊板從側面推壓向前一塊板,并保證保溫板與保溫板之間的接縫被壓緊。在墻角托架處,玻璃纖維網(wǎng)格布應延伸至托架的底邊邊緣,多余部分用刀切除。
3.粘貼保溫板縫應輕揉,均勻擠壓、擠緊,保溫板縫應錯開(kāi),相鄰外墻保溫板應齊平,粘結砂漿擠出時(shí)用鏟刀必須立即刮掉,使保溫板與保溫板之間無(wú)“碰頭灰”。保溫板間縫隙不得大于2㎜,保溫板縫隙大于2㎜時(shí),應用保溫板條將縫塞滿(mǎn),保溫板條不得粘結,更不得用膠粘劑直接填縫。
4.保溫板間高差不得大于1.5㎜(或4㎜/2m),當保溫板間高差有大于1.5㎜的部位,應在粘膠硬化后做輕柔圓周運動(dòng)打磨平整。
5.在門(mén)窗四角與墻面平行方向粘貼保溫板時(shí),需注意在開(kāi)角處不得有板縫,應以整塊保溫板在該處粘貼,粘貼前先在保溫板上裁切處門(mén)窗開(kāi)角。
6.在門(mén)窗沿作保溫板處理時(shí),與墻面平行的保溫板粘貼應超出原門(mén)窗沿一定距離,即門(mén)窗沿處保溫板及其膠粘劑厚度之和。
7.門(mén)窗洞口四角(突出管線(xiàn)、埋件)的保溫板應采用整塊板割成形(套割吻合),不得拼接。外保溫體系與其建筑構件或材料(如門(mén)窗框、窗臺板、陽(yáng)臺、樓頂板等)的接縫處用膨脹密封條做防水處理。